长江丛刊
主办单位:湖北省作家协会
国际刊号:2095-7483
国内刊号:42-1853/I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在线投稿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94066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从“魅惑力”看“美”
  摘要:

  就宗白华的《美学散步》中莱辛所说的“魅惑力”,以文学为媒介,将“魅惑力”和“美”联系起来,通过两者的关系试从一个新的角度讲述“美”。

  关键词:美;文学;魅惑力

  近日我看了宗白华老先生的《美学散步》,书里有许多关于“美”这个我之前没有触及过的领域,书中莱辛在《拉奥孔》所说的“魅惑力”引我深思,而我想从这出发,谈谈“美”。

  一、魅惑力的基本解释

  首先,我们看“魅”字,形声字,从鬼,未声,其本义是指迷信传说中的精怪;其次是“惑”字,惑,形声字,从心,或声,本义是分辨不清,而“魅惑”就是指诱惑、迷惑,那么“魅惑力”就是指诱惑和迷惑他人的能力了,这是它的基本含义。

  二、魅惑力与文学

  当“魅惑力”放在“美”里,就变得特别了。莱辛说:“文学把‘美’转化做魅惑力。”也就是说,文学在“美”的基础上产生了“魅惑力”,那文学又是怎么把“魅惑力”带出来的呢?

  文学的实质,是一种由社会存在决定的,以语言文学为工具,反映心理活动和意识形态的一种艺术,是一种审美—表现活动,艾里略在《诗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》中说:“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并不是一种格式或图形,而是一种恰是如此的思想感情的方式,而如此这般的诗,以致我们看不见所谓诗,而但注意着诗所指示的东西。”我认为,这是文学的“魅惑力”,对美的感受者来说有一种比别的色彩或图形符号更深的刻印。

  莱辛说:“画家只能叫人猜到‘动’,事实上他的形象是不动的。因此,在它那里魅惑力会变成做鬼脸。但是在文学里魅惑力是魅惑力”,对人的影响“超过单纯的形式或色彩,所以魅惑力较之‘美’在同等比例中对我们作用要更猛烈些”,可知,“魅惑力”就是“美”在流动之中,文学通过语言文字工具,将蕴藉在文字中的色彩、形式、画面和最深刻的意识情感表达出来,各因素达到完美的融合,形成其自身的节奏与韵律,让人感到“美”,并展现其魅惑的能力,融入感受者的大脑与记忆里,它不像画一样固定不变,而是来来去去的,诱惑我们去再次感受它的“美”,这就是文学“魅惑力”的神奇之处,而以汉字为主的中国文学,文字有丰富的语意,所以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。

  三、魅惑力与美

  “魅惑力”源于“美”,是“美”的一种特殊形式,那么“美”何处来?我们可以通过苏轼的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来说明,这首词流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幽微,而又随缘自适,自嘲“闲人”的心境。从另一方面看,罗丹说过:“世界上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。”我想这话有些许这词的韵味,“达到这样的、深入的美感,发见这样深度的美,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。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,移动了方向,才能面对美的形象,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来,再把它放射出去,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,才成为艺术。中国古代曾有人把这个过程唤做‘移人之情’或‘移我情’。”[1]

  我把这现象叫“改心”,“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改造是‘移情’的基础”[1],“移情”,即“改心”,是我们审美心理的积极因素,“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”,这是现实体验,“专在心内搜寻是达不到美的踪迹的。美的踪迹要到自然、人生、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”[1]。可见,“改心”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一种意识转变活动,是内在的。

  实践是“改心”的基础,那实践是通过什么而作用于“心”呢?

  “现在我们也就转过方向,从客观条件来考察美的对象的构成。改造我们的感情,使它能够发现美。中国古人曾经把这唤作‘移我情’,改变着客观世界的现象,使它能够成为美的对象,中国古人曾经把这唤作‘移世界’。”[1]我把“移世界”叫“变物”,即改变物质时空状态或排列搭配状态,关于物质时空状态的改变,宗白华就一首《舟还长沙》这样说道:“‘今日忽从江上望,始知家在画图中’,这是心理距离构成审美的条件。但是‘十二珠帘夕照红’,却构成这幅美的形象的客观的积极地因素。夕照、月明、灯光、帘幕、薄纱、轻舞,人人知道是助成美的出现的有力的因素,现代的照相术和舞台布景知道这个而尽量利用着。”至于改变物质的排列搭配状态很好理解,如当今的时尚潮流,不同的颜色搭配是不同的美,不同衣服穿的顺序和摆放的位置又会给人以不同的美感,如混搭。因此,根据不同的搭配和衣着穿的排序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,美的形式也就各种各样了。我认为,“变物”是一种实践的具体行动和结果,是外在的,显著地,并促使“改心”,从而得“美”,再述之以文学,展现其“魅惑力”。

  “改心”和“变物”都是得到“美”的途径,“变物”是更具体的,很多情况下会促使“改心”,而“改心”要求更高,需要意识的能动和主观条件的准备,有时候,“变物”也无法促成“改心”,但“改心”可反作用于“变物”,当通过“改心”得到“美”时,要将“美”从心中放射出去需要有具体的物质形象,这时就需要“变物”了,所以,“改心”和“变物”是相辅相成的。

 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魅惑力、文学和美之间的联系,生活处处都有美的身影,正如宗老先生所说:“我说,我们或许接触到美的力量,肯定了她的存在,而她的无限的丰富内含确是不断地待我们去发现。”我想,美和魅惑力的发掘对现今是极具意义的,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挖掘更多的美,通过文学产生魅惑力,为我们造出新的节奏,“括展我们的感情并使它更为高明”。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长江丛刊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长江丛刊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